cmu金融工程如何?
本人是2018年从陆本拿到CMU MFE(Master of Financial Economics)的offer,今年春天入学。 先简单介绍自己,我的背景属于那种quant型的,大一学完了微积分之后,大二学了实变和泛函,大三学完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大四上完计量。大二的时候学过衍生品和债券市场,不过都是选修。 大一下学期在学校的数学建模队,做了关于期权定价和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写了三篇论文,分别发了ICAM(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hematics), SMC(The Stochastic Modeling Conference)和ISMF(The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ference)。
因为本身对金工感兴趣,所以申请了CMU MFE。这个专业的offer是用我的计量背景拿到的(我申请的这个项目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且只有我一个人有quant的背景),然后入学之前修了该项目的必修和大部分选修,今年春天入学。 目前已经结束了第一学期的学习,把两个项目的课程都上完并且完成了作业。总体来说我对这个项目以及这所学校都很满意。
首先这个项目只要求申请人有比较强的math背景(项目里大部分同学都有很扎实的math基础,比如上过随机过程、数值分析等),对fin/eco的背景要求不是很深。如果像我一样只是本科学了基础的fin/eco课程的话,建议补充一些quant的课程。 我个人觉得这个项目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难适应的地方在于课堂上的讨论,由于有很多同学有非常好的quant background,所以会使得课堂话题深度和难度大大提高,对于一些本来quant基础就不算扎实的同学可能会有点跟不上有压力。另外由于项目里大部分都是美国人,所以在交流方面也会有障碍。 但是这个项目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你能接触到非常前沿的quant research。无论你是否喜欢quant,这个项目都能给你提供很好的平台。无论是各种risk和quant的seminar还是每两周一次的Lecture,老师总是尽力把最新的model和research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项目里还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会不定期组织data session与project,让大家有更多机会去接触data science和quant的研究。 另外一点让我觉得这个项目有价值的是我在里面认识的很多中国同学和美国同学在毕业之后都选择了回国就业。因为国内对于quant的需求量和认可度都在慢慢提高,而国外的quant岗位又相对较少。其实在美国也一样,quant的岗位比起其他finance/eco的岗位确实少的多。
因此如果有小伙伴想在美国以quant作为职业的话,我觉得早点修完quant的课程,早些开始做quant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美国是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做科研的,这样有助于未来PhD的申请和就业。至于是否一定要以quant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就要看个人的兴趣了。 最后,因为CMU整体偏理科,文科的项目比较少,所以如果你是以申phd为目的的话,我还是建议你申请mfe。虽然项目里面有一半左右的国际学生是以master结束学业并在毕业后留在美国找工作从而获得绿卡,但是申请phd的学生也是有奖学金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