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留学生想留在国外?
据统计,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英国最大的国际留学生来源地。但不可否认的是,众多中国学生出国后,很难抵挡回国发展的诱惑。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月10日,“2012海归志愿者联盟春节返乡活动”在京启动,61名海归志愿者将利用春节期间,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展系列活动,为海归返乡搭建桥梁。
据统计,截至去年9月30日,英国大学向中国学生发放了66.59亿元奖学金,是往年同期的3倍。即便如此,中国学生流失量仍呈上升趋势。那么,这到底是英国教育的失败,还是中国学生太忘本?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8.5万人,比2010年增加3.5万人,增长10.6%,其中近一半的人才回流选择在国内发展。
中国著名留学专家、新东方前途出国北美首席咨询师王晓宇表示,中国学生普遍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尤其从小生活在中国,和西方世界完全隔离,对西方世界缺乏了解和认识,内心很容易对西方产生无限遐想,认为国外的生活比国内要好。这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在决定出国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一旦到了国外实际生活后,很多“梦想”就会被现实击碎。这时,真正有能力、能静下心来的人,会选择继续努力,待专业知识充裕后回国发展;而那些不能静下心来、有攀比心理或贪图安逸的人,就容易滞留国外。
王晓宇说,中国学生长期在“中国式教育”中奔忙,思维模式已经被固化和限定,不适应国外教育的自由和开放。尤其是西方的教育方法,往往只会给你个别辅导,不会教你全部知识,需要学生经常主动学习、积极动脑筋、靠自己钻研。但很多中国学生往往不能适应,学习没有进展,生活琐事也不擅长,内心容易陷入迷茫。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任格雷戈里·沃辛顿指出,当前,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吸引力面临着来自欧洲联盟内教育免费的竞争压力。尽管英国依然对外国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对于那些原本经济不景气的毕业生而言,留住他们更难。英国大学需要改善环境、提高福利吸引人才,而非一味提高奖学金金额。沃辛顿建议,英国各大学应把重心放在人才本地化之上。
英国教育制度的确有许多优点,例如培养创新性,但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家长们,更要客观地看待英国高等教育,将留英的计划细致化、合理化,不要一窝蜂地涌向伦敦、牛津、剑桥等大城市,最好能到英国中部和北部的中小城市,那里不仅有很好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学费也比大城市便宜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