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考什么?
首先,从历史数据来看,日本的GDP总量在G7中一直排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均GDP则长期高于美国,在2015年甚至超过了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人均水平(详见图1)。 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自2013年起,日本的GDP和人均GDP增长持续乏力,甚至出现了负值。这也就导致了日本被其他G7国家的人均GDP所赶超,甚至还比不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人口增长率(见图2) 那么为什么作为亚洲第一个发达国家且曾经有过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的日本会出现这种经济发展停滞的现象呢?
图1:主要经济体GDP和人均GDP变化情况(1960-2015年) 图2:部分经济体人口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1960-2014年) 我们知道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以及一国所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等。而日本在战后经济腾飞过程中,“劳动的供给”和“资本的供给”这两个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到70年代是日本人口红利最大的时期,战后的婴儿潮在20世纪70年代的生育高峰期将人口红利最大化,与此同时,日本在战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也积累了大量资本,二者共同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而70年代以后的日本则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同时,资本的边际效率不断下降。同时,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时又面临资源匮乏的制约。
在这一时期,虽然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结构性改革,试图通过产业调整和贸易措施来扭转经济增长格局,但效果始终欠佳。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日本政府更是提出了“失去的二十年”的说法以暗示民众和经济界反思经济发展滞缓的问题。
当然,造成当前日本经济局面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老龄化加剧、内需不足、外贸依存度高、政府债务沉重等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在战后经济腾飞的过程之中走了许多弯路,浪费了本可以用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宝贵时间,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又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因而留下了诸多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拖了日本经济的后腿,而且为日后经济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