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对香港有帮助吗?

齐成国齐成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句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话里有话,意味深长——“其实香港在1945年已经回归祖国了,只是换了一个管治者。” 引用的这话说起来有些意思的。因为“香港回归”指的是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而1945年的香港回归则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一年,随着日本战败,香港殖民地政府宣布投降,英国统治香港的时期结束了;

1945年10月25日,中港英三国政府发表《中英南京条约续增条款》,决定成立一个临时政府,由国民党派遣官员,与英国驻港总督会同管理香港。从此,香港进入了所谓“中英共管”时期。 而在此之前的1943年,因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国民政府曾一度将战时首都从重庆迁移至洛阳,然后才逐步迁回的。

众所周知,香港自1842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开埠通商后,迅速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并因此带动了整个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香港毗邻广东,语言文化相近以及距离不远造成的交通成本低廉,使得香港成了广州以外内地民众移民海外、进行海外商业活动和文化传播的首选之地。

所以可以看到的是,在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初,香港的发展可以说是与它所服务的母体——英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又导致了政治上的诉求,即所谓“香港公民权利和民主化进程”的提出。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当1943年国民党政府打算结束“中英共管”,直接向殖民地政府发号施令时,受到了英国方面的强烈抵制,以至于国民政府不得不派出大使前往谈判,最终结果虽未如人意,但国民党在战后的1946年仍成功地通过了《香港公民权法案》,给予居住在香港的外国人以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注:只有居留期限满十年以上的外国人才能享有此项权利)。

战后初期美国马歇尔计划中的“复兴工业基金”有大约四分之一种用于援助香港的经济建设,而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还先后两次给香港提供贷款,总额达5亿美元。这些资助一方面支持了香港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当地居民对于西方尤其是美式的民主制度的认识,从而为六、七十年代的暴力示威运动准备了社会基础。 至于有人提到的英国“帮助”中国建立经济特区,并由此引发关于“一国两制”议题的讨论,这个“帮助”究竟有多大作用,我们只能让历史来做最后的判断了。

西美淑西美淑优质答主

香港在1842年被英国割占,从此,经历了150多年的殖民统治。殖民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和掠夺中国的需要,对香港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实行专制集权的统治政策,推行其殖民地经济政策,在香港培植其势力,使香港成为它进行各种侵略活动的据点。因此,英国对香港是只有损害而没有好处。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英国殖民主义者在香港的150多年的时间里,对香港这块长期以来比较落后的地区,在开矿、筑路、架桥等方面修建了一些工程设施,在教育等方面培养了一些人才,为香港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的港口和金融、贸易中心创造了一定条件,推动了香港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香港保持了20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在经济增长、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香港自身所具有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与东南亚经济起飞,形成“亚洲四小龙”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有关。当然,香港的迅速发展也有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投资和开发,也有与美国的支持有关。但所有这一切都是同英国的殖民统治分不开的。殖民主义者为其本国利益对殖民地进行统治和掠夺,总是竭力压制、破坏被剥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发展所进行的正义的斗争。因此,英国对香港的那些投资和开发,是不能以此作为抵销殖民主义罪行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