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多元课程有哪些?
“多元课程”在学校的实际开展,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后服务课程的多元化,另一个是学科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课后服务的多元化的内容究竟该如何开展?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师的特长等因素,开设不同的课程板块。 我们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主要包含三大板块:社团活动课、创新实践课和自选题(自主选课走班)。
1.社团活动课,主要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社团,参加社团活动。我们的社团分为文体类、科技类和素养类。
2.创新实践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学校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创新主题。如二年级的“小制作大创意”,三年级的“奇思妙想”,四年级的“科学幻想画”,五年级的“小发明”,六年级的“科技未来城”等。
3.自选题。学校提供菜单式选课平台,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自主的选择喜欢的科目。当然,这个选项不是随意挑选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同一学科的内容不能连续选择两次,不同学科的内容可以多次选择等等。我们设置的这个模块,目的是为了让学习更为高效的实现个性化。 再来看看第二个方面——学科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优化课程内容。传统课程内容的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可以在保持整体性、连贯性的基础上,尝试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分而治之,然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各知识点重新组织,优化呈现。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可以缓解老师课堂讲授压力,提高效率。
2.丰富课程内容。课堂上,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之外,还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观点碰撞;课上练习之后,可以尝试进行小课题研究或者项目化学习;课间休息的时间可以听一段音乐舒缓一下,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放松一下身体……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都值得我们去尝试。
以上仅是我们的探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