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怎么划分的?
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亚联合成为马来西亚联邦(Federation of Malaysia)的一部分。1965年,通过公民投票决定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当时共有40%的公民投票赞成脱离,而支持留马的仅有27%,另有33%的选民表选择加入联邦但不参与分裂,最终新马分家成功。 那么为什么当初如此多的当地选民选择了留马呢?原因非常简单,新马的划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平衡,马来人虽然在新加坡占绝大多数,但是马来人中的穆斯林却是极少数(不足三成);相反,多数的新加坡人口是华人,却都是信仰佛教或道教的中国人。由于历史原因,马来人的传统聚居区多位于马来亚内陆,而华人的聚居地则多是在新加坡沿海的岛屿上。因此从民族分布上看,新马两国的边界其实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加坡岛与马来半岛(西马来西亚)的地理界线。所以可以看出,尽管马来人在新加坡已经是一个多数族群,但他们仍然更喜欢自己的祖先来源之地——马来亚内陆。
有趣的是,虽然1965年后新加坡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且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在1967年就超过了英国,但移民至英国的移民人数却在1968年至1973年间大幅上升了9倍。其中很多人都是作为“经济难民”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来。 这些新移民大多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他们很快便在新加坡定居并融入当地社会,改变了新加坡原有的种族和宗教格局,也对新加坡日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