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有学生出国留学吗?

梁锡宪梁锡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37年日本侵华,在中国人民面前耸立起一座新的精神丰碑,那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此精神就是: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团结御侮,艰苦奋战。在抗战时期,中国的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的爱国人士,用他们的微薄之力,为抗战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那么,在抗战时期,中国有没有大学生出国进行学习,为抗战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呢?

答案是肯定的。

据史料记载,1938年,在抗战的关键时期,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民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及东北三省学生联合会在内的254名学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教授、世界著名火箭专家约翰·马伦博士为首的美国“北美学生中国学联“的率领下到亚洲各国进行视察,旨在“认清国军抗战实况,把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告诉世界”。这二百多名出国留学生的诞生,完全基于一位叫高崇民的中国博士的提议。

这批学子从旧金山登岸,从太平洋战场西征,取道印度,取印币,越中缅边境,经缅甸、泰国,于1938年9月26日到达广州。28日,他们就与粤省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广东省政府主席吕鸿年以及中国战区中国救亡总会领导陈骥、崔遐等会面,随后又赴桂林、长沙、西安、成都、上海、南京、武汉、南昌、济南、泰安等地,“实地考察日军战斗部署和中国军警政治经济等情况”。

1939年6月中旬,这个留学考察团回到重庆。6月25日,中国学生考察团在重庆召开了成立一周年纪念会,美国留学生的父母、亲友多达千人,专程从美赴渝祝贺。这254名留美学生除少数人由于学术研究,或参加援华行动继续留在国外外,其他大部分学人皆回国内投入抗战建国各项伟业。

这些留美学生对于后来的人才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中国日后的发展蓄积了力量。因为留美学生不仅接触到国外先进的工业技术,更主要的是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教育,培养了独立思考的坚强意识,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批留美学生,学业有成后,均选择了回报祖国,回报社会。他们中有很多人在国家建设中的科技界、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著名教授,有知名企业家,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这些知名人士,都出自留美学生这个群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