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成绩排名有水分吗?
“大学成绩排名有水分”这句话有点歧义,让我理解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指考试成绩存在一定的作弊行为;
另一种是指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性值得质疑。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即考试有作弊行为,那么毫无疑问,这种成绩是不真实的,属于不诚信行为,应该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惩处! 但是,如果指的是第二种情况——对考试成绩的真伪产生怀疑,我倒是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任何一门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成绩都存在两种结果:
一种是考好了,即考试成绩大于等于自己预期的分数;
一种是考坏了,即考试成绩小于自己预期的分数。 对于第一种情况的考试成绩真伪性毋庸置疑,但对于第二种情况的考试成绩就难以认定真伪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影响考试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考生临场发挥不佳导致试题看不懂、题目答不全,也可能是老师评分严格导致59分以下的成绩,更可能是学生考完试后自己对答案估分不准确导致错估了成绩……这种情况是十分常见的,也是难以界定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的。所以这种低分的成绩也不能完全认为就是伪造的结果。 至于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应该如何处理,那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一般作为大学生,能够考到一个理想的分数肯定是很珍惜的,也不会轻易地放弃该门课程的学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跟老师们好好沟通,看是否有可能让老师高抬贵手(毕竟老师掌握着最终的评判权),毕竟老师也不会愿意难为学生。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避免低级失误,一次性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