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算不算考察课成绩?
GPA的计算一般有三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要看学校的要求和计算GPA的方式而定,不同的学校对GPA的算法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的GPA计算方法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清华) 常见的GPA计算法有:
1、加权平均法GPA计算 GPA=(Z-1)×100÷C
Z——课程绩点; C——修读学分; Z-1 ——加权平均分(具体公式详见各学校培养方案)。 以清华大学数学系为例,其GPA的算法就是采用加权平均法: GPA=(X×3+Y×4+Z×2)/(X+Y+Z) 其中,X、Y、Z分别代表某门课程的绩点分数,即这门课的成绩,x*3,y*4,z*2是为了方便计算而设的虚拟学分,其实质还是学分的加权求和。 所以可以看出,GPA和考试成绩的关系并不是直接对等的,有些同学虽然考试得分不高,但是选课时候挑了容易拿高分的课程,同样可以拿到不错的GPA。
2、标准分GPA计算 GPA=[(Z-1)-μ]/σ [Z-1]为标准成绩; μ为该学科标准成绩平均值; σ为标准差 以标准分GPA计算法的原理是,把每个学生的成绩与该科所有学生成绩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再经正态化处理而得的标准分值。这样,即便各门功课难易程度不一,分数跨度大,也能保证GPA的公平性。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同一门功课,由于考分的人太多,导致高低分布频率可能会很高,这样的情况下,用标准分GPA来计算就会带来误差。所以部分学校会要求选修一定数目,且高分数的学生才能计算GPA。
3、加特芬GPA计算 (GPA with Teaching Feedback) 这是清华大学教务系统给出的GPA计算方法。 先根据加特芬方法算出GPA值,然后减去低分课程的GPA得分,加上授课教师给的反馈(百分制),最终得到个人的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