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学中国的什么大学?

计强继计强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这所有着115年历史的名校,就不得不提它的前身——京师同文馆,也是现在北大校址所在地。 清道光年间,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清政府开始注重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如福州船政局、汉口铁路工厂等,同时也创办了一批近代学校,目的是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

1862年(同治元年),总理衙门奏请设立外语学校,聘请外国人任校长,招收八旗子弟学习英、法语。后来,又增设了德语班、日语班。原拟命名为“北京同文学校”,后因与原来的官办外交机构——“北京同文书局”重名,故改称“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设立后,招生范围扩大到汉族官僚士大夫和富家子弟,课程除汉语外,还增加了算学(数学)和国际法。为了适应对外交涉的需要,学校还设定了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专业。

在近代中国,京师同文馆算得上是第一所官方设立的新式学堂,因此备受重视。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便是这里的首届毕业生。作为清末唯一一所由国家举办的正规外语学校,它的毕业生在仕途上享有优先权。 然而,因为入学要求较高,学生大多为满人或八旗子弟,所以汉人子弟能考上的很少,且大多是家境殷实的富家子。

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国门的敞开,京师同文馆的影响力逐渐削弱。1902年,京师同文馆与礼部尚书兼管学部侍郎衔的张之洞创办的三所学堂合并,改名为京师大学堂。 1904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京师同文大学堂,专做翻译工作。

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命令,原京师同文大学堂改为国立北京大学,并沿用至今。 虽然名字里有个“大”字,但这所学校在当时并不“大”。因为它没有自己的校区,教室和宿舍都设在礼部大院里。直到1928年才搬到沙滩(现北京大学校区),而今天的北大校徽便源于这一时期。 在北大建校100周年时,蔡元培校长写了一篇很长的纪念文章,其中他提到了学校的两个特色: 一个是学术自由,另一个就是兼容并包。 正是因为坚持了这两个特点,才有了今天的北大,也使得北大成为国内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 而坚持这两个特点的背后是北大敢于扛硬茬儿的精神。在旧中国,面对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北大的先贤们不仅坚持办学,还坚持斗争。 新文化运动就是在北大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把北洋政府的总统办公室给挤满了; 国民党统治时期,为了抵制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在北大的教授们成立了延安招待所,暗中支持共产党的发展……

不管外界的风云如何变幻,北大的师生总能顶得住压力,守得住初心。 这或许就是北大精神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