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在中国招几个人?

都艳丽都艳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6 年,哈佛大学在大陆录取了十个人(含香港),其中上海四所学校的毕业生占了 8 人,其余两个来自人大和台湾的高校。这八人分别都来自哪所中学呢? 根据哈佛大学公布的招生数据,2016 年录取中国学生的 14 个申请名额中,7 个给了上海的学生,其余 4 个则分给了北京、浙江及广东的各一所重点高中。 这七名上海学子分别来自上海市四所学校: 上外附中,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另外两名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和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子则是作为 Harvard-China 的项目成员获得入学资格的。

这些学生都有着非常强悍的非应试背景。 以今年获得哈佛全奖的姜涵为例,他在高中的四年里获得了包括数学物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内近二十项国际比赛奖项,并在生物领域发表了数篇论文。而另一位获得奖学金的沈悦,则在大学期间获得了包括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内的五项国际赛事大奖。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上海的这几所名校之所以能拿出如此多的牛人大批量产出,与其独特的办学方针有很大关系。

以上海为例,尽管上海其他几所为哈佛输送人才的中学,如上中国际、华师附中和复旦附中,也都是知名重点,但它们的教学方向更偏重应试,以冲击清北为代表的中国顶级高校为目标。相比之下,上述的几所学校虽然也是国内顶尖,但在美本申请上,它们更加重视学生在综合素养上的提升,比如研究机会、实习实践、社团活动以及学术竞赛等方面。

在培养目标上,这些学校更偏向于藤校等的理想生源——有能力冲击常春藤等一流名校,但却不是唯成绩马首是瞻。 从学校拿到的数据来看,这一目标达成的效果非常明显。以去年为例,虽然上海地区整个 ASDAN 中国赛区只有一人获得全奖,但这个幸运儿却正来自于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不过,这八位同学虽然获得了哈佛录取通知书,但因为专业限制,他们必须首先进入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再申请转换至心仪的院系。

据称,学院转系的成功率不到 5%,而能成功拿到院系的名额就更少,因此有留学顾问笑称,“能拿到这些名额的人,早就被各所大学抢光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