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专业涉及人工智能?
目前,我国高校设置的人工智能专业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专业与人工智能方向建立的交叉学科——智能科学与技术;另一种则是由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同人工智能结合形成的融合性专业。 前者以计算机、信大工的“大数据”专业为例,培养具备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应用基本能力的专业人才。后者如清华的 “智班”(智班是清华大学设立的实验班,面向2018级本科新生选拔40人组建)和浙江大学的“启真”班,主要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知识。 除上述两类外,还有部分学校设立的数据挖掘、大数据技术、信息工程、智能信息处理、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方向。
从当前各大高校设立的专业来看,大部分是以计算机或信息工程为基础,少数是以数学、物理为基底。可见,编程语言、算法以及计算机、信息工程等基础知识在人工智能领域中依然十分重要。 但在实际学习中,同学们可能会发现课程内容更新很快,比如今年学习的机器学习方法到明年可能就出现了新的优化算法。有同学觉得学了感觉不到什么用,甚至产生后悔学了这个专业的心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同学们所学的内容落后于实践前沿,因此会产生“学的不够实用”的感觉。但实际上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就需要同学们的理论知识能够与时俱进。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无论课程如何更新,基础知识仍然是贯穿始终的。大家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跟随老师的步伐,及时地吸收新知识,就不会出现“学不了,学不会”的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