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环境那么好?
1.制度优势,这个制度不是指某个政体或体制,而是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执法力度和监管机制。简单说就是违法成本极高,高到让你不敢随意破坏环境;
2. 公众意识,这得益于良好的法治传统和环境宣教工作,市民普遍尊重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这是任何一项工作得以良好推行的基础;
3. 经济发展水平,香港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早,但在70年代经济转型期就已经基本完成,现在的香港已经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比重极小(仅占3%)的现代化城市;
4. 地理条件,这个没啥好说的,作为海滨城市,香港拥有较好的自然资源,但缺乏战略性的淡水资源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
5. 人口结构,香港地少人多,导致人均占有生态资本量很低,为了建设一个整洁、美好的城市,每个人都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来维护环境的清洁,这与内地“你污染我治理”的模式是不同的,香港人从自己做起,每个人减少一点浪费,做好垃圾分类,就能有效保护环境和资源。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例如政府积极作为,社会广泛参与等,总之,香港的环境保护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香港的环境从70年代发展之都的乌烟瘴气,已经变成了今天的花园城市,这30年的变化主要是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环保制度的支持以及该行政区自己的环保制度的实施,才使得香港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香港的环保制度的实施首先得益于其健全的环保法律的保障,香港环保法律的起草和制定以及实施是由环保署负责,然后经过立法会讨论和通过以及特首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香港环保法律对政府机构、私人团体和个人在每个环节保护环境都有明确的规定,规定非常细致,法律规定的环保工作从政府、团体乃至个人都有详细的执行标准,执行力度很大。
香港的环保制度在城市基础配套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对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了大笔资金,尤其是对城市污染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为了处理好日益增多的车辆所带来的尾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香港特区政府在1973年就成立了专营巴士公司,强制使用燃气燃料,规定了线路和票价。
为了促进环保制度的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1996年制定了区域污水排放计划,将全港分为10个区域进行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经过近20年的努力,污水排放计划已经完成。
在垃圾处理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投入巨资用填海造陆的方式来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为了保护环境,香港特区政府引进了先进技术,采用了将垃圾密封再进行热值燃烧,然后对残渣进行安全处理的方式,对热值燃烧产生能量进行再利用的方式进行垃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