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移民算香港居民吗?
1. 新移民就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生活的人,当然还是中国人啊。 只是他们曾经是内地人或者港澳台同胞罢了。
2. 申请身份证时,移民局会先给申请人一个回港证的身份凭证,通过邮寄方式发给申请人。拿到回港证后,申请人必须返回香港才能办理身份证。这个证件的有效期一般是3个月。有些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半年或一年。
3. 在香港没有合法身份的情况下,不能申请的证件有:信用卡、房贷、车贷、创业贷款...等等。因为银行在发放这些贷款时,需要查询借款人的身份信息,而新移民的身份证正在办理中,查不到信息的;而在内地办理的银行卡,由于信用额度问题,一般只能用于日常消费,办不了信用卡。所以新移民起初的生活还是比较困难的。要慢慢积累才能在香港立足。
4. 香港政府每年都要统计非本地毕业生的就业率。数据显示,2016/17学年度的15所高等院校的非本地毕业生约有1万人,到2018/19学年末仍有约7000人没有找到工作,就业率仅约七成。政府提供的公屋租赁单位已经不够,非本地毕业生需要自己找住宿的地方。非本地毕业生在毕业后第一年通常都没有税号,无法在香港求职。他们大多选择回到内地发展,先累积一些工作经验后再赴港求职。 其实,很多在港新移民的内心都是矛盾的- 想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但又在繁华的香港拥有了属于自己一片小天地。
新移民指20世纪80年代起从中国大陆内地移民到港澳、台湾、北美等地的民众。通常他们在中国大陆生活了若干年。与华侨不同的是,新移民移民海外后仍保留了中国国籍,属于中国公民。新移民与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差别在于,绝大部分新移民不会说中文方言,只会说普通话。
在中国大陆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基本没有移民国外者。80年代初,大陆移民加拿大的人数超过每年1000人。此后,移民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的人数逐年上升。例如,移民加拿大的人数从1986年的每年2000多人,上升到1995年的4万人。
移民美国的人数,从1984年的每年3000多人,上升到1995年的1万多人。移民澳大利亚的人数从1985年的每年千余人,上升到1995年的每年8600余人,新移民潮的形成,主要由于中国实行对台、港、澳亲属探亲政策和华侨华人投资移民政策,而台、港、澳和北美等地经济高度发达,这些地区工资水平普遍高于中国大陆,吸引了中国大陆民众移居海外。
港、澳新移民是指在2997年以后(以移居香港和澳门的具体时间为准)持中国内地居民旅行证件来港、澳定居的人员,他们通常称为新来港、澳居民,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具有中国内地户口和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与父母、子女、配偶等有亲属关系,他们需在港、澳定居一年以上才能申请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现在,新来港的华人称新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