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硕士导师周六休息吗?
作为之前在NUS和UIUC都上过学的我,关于这个疑问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首先,美国所有公立大学的教学体系都是基于学期制的(当然有一些学校提供summer school来供学生选择),一个学期一般分为两个semester(虽然有些学校会有spring break之类的假期,但是总体上来说学习是贯穿每个学期的)。
以UIUC为例,一个秋季学期加上一个春季学期加起来总共有四个term,每个term大概10-12周,每个学期总共40周。每周一到周五上课,周末休息。也就是说每个学期有50周的周末可以休息。 每个学校的教学体系会有一些差异性,比如我们NUS的研究生项目是有pre-term和post-term之分的,而且每个项目的课程表也会有所不同。不过国外学习的周末还是比国内轻松很多的——没有周末补课这种说法,并且所有的考试也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进行。
除了学术方面外,在美国生活另外一件需要适应的事情就是美国的节假日。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各个国家的民族在此定居并融合形成了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因此除了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之外,美国也有春节(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再加上春假、暑假、秋假等等额外假期,生活的节奏其实还是很宽松的,平时注意合理的安排时间的话,放松是完全可以兼顾的~
至于你现在的困惑,我觉得可能是出于对异国他乡的不熟悉而产生的。我的建议是:多和同学老师交流,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同时多参与社团活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以此建立自己的海外小伙伴圈子;最后学会合理地利用资源去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通过Google来搜索答案、也可以通过Coursera来上一些线上课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在美国带研究生的导师大多是大学的教授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大体上分成两大类:教学与研究。带研究生的是在研究方面做他们的指导老师。具体的情况因单位不同会有相当大的差异。我在这里结合我在美国从学生到当导师的经验与教训举一些例子希望能对即将或者正在美国学习的同学有点帮助。
先说导师带学生的好处。首先,学生可以从事一些有挑战性和较深入的工作。
如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一些他们特别感兴趣和有特长且难度较大的专题那么他们就可以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接触不到和学不到的知识。这是他们在事业上起跳所必需用的踏脚板。其次,学生能有真正的科研经历和得到真正科研的训练与教育。
无论是对将来继续从医或从研还是从事其他的工作这个知识与技能都是宝贵的。
说完了好处再说坏处。
首先,学生需要花相当多的时日和精力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而完成一个科研项目需要的周期一般也很长。这意味着学生要花上一年半载才能在他们的导师的科研组里独立工作。在这漫长的准备阶段同学们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失落感。
如果遇到一些专横跋扈的导师和同组的同学他们可能会有被欺凌的感觉。更进一步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这些负面的影响对同学们的学业健康心理与安全都是相当危险的事。为了防止此类事端的发生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应该要与导师商讨做实验的计划并写下来且应该保存起来。如此一来同学们就有了一个“安全网” 以备日后的不测之需。其实只要导师与学生们互相尊重彼此友好那么这样的事很少发生。然而有些大牌教授却因为忙于申请研究基金和教学很少有空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也往往会影响他们学业和研究的进度。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应尽早找出有经验的同组成员帮忙或者与导师多争取一些和他们在一起的共同工作的时间。
至于同学们提到的周末节假日科研的安排我的经验是这样:
作为学生如果导师让你去那就去否则可以不去;你如果认为你在节假日里参加科研是你的机会那么还是去的好;如果导师和组员让你在节假日加班那么你也最好还是去;如果大家都去你不去就会给人很糟的印象。我的原则是:如果同学们想要在某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就要多花点代价特别是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