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校教授有区别吗?
只谈过北大与清华的哲学系本科教学,其他学校不熟。 但就这两所中国顶尖大学的哲学系来说,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最明显的区别是:清华的文科课程设置偏实(当然,清华本来就是以理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比如我清华的同学记忆里深刻的哲学专业核心课程就有“科学哲学”“逻辑学”等,而北大则没有这些课(或许有,但我的确没上过,因为我是06年进北大哲院的);而北大偏重人文。所以如果你以后想往科研方向走,建议选清。如果你想将来从事别的行业,建议选北。 另外,两校在本科都设立了若干实验班——分别培养本专业的精英学生。不过入学时似乎清华的条件更好些、入取比例更高一些(当然,进入这种班也要看你的高考成绩够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清北两校的哲学系的本科生都是在大类招生(例如:哲学类,包含哲别、宗教学和科技哲学三个小专业),大二再分,所以进校时看不出具体的专业差别。大一上学期主要上通修基础课,包括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等,不分专业,学习内容基本一样。下学期开始分化,逐渐学习本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所以如果高中同学间互相有个约定,到一定时间没联系上的话,可以翻翻这个人的人人主页,看看他/她所在学校的评论,大概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专业了~ 至于导师制,很多学校都有,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清华叫“大类培养”,大一按照班级,大二按专业分配,除了公共必修课以外还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每门课都有一个指导教授和助教团队负责(大部分是系里的博导)。
上课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相结合。北大不清楚,也许会有类似的课程,但老师讲授的时间应该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