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数学满分几分?
2014年,德国世界杯,战必胜、战必欧,德国队毫无悬念地站在了最终冠军的领奖台上,一路踢过来,除了最后一场加时赛输了点运气,几场下来,人家都是打多少进多少,干脆利落又酣畅淋漓。于是,网络上便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如果德国队踢中国队,进多少球?
如果这个问题是在德国队刚刚小组出线的时候问的,也许会得到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十分嚣张的答案。可惜,提问的时候,德国队已经进了16强了,而且,已经以10:0横扫乌拉圭,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无足轻重了。
如果你又去数那些进球的时间就会发现,德国队在比赛的最后20分钟进的球跟开场5分钟进的球一样多,你甚至还可以再仔细研究研究,在前15分钟里,德国队进了几个球,比赛开始5秒,德国队就得分了。然而,遗憾的是,我没有去搜索这些细节的兴趣,我关注的是德国人平均数学水平。
我知道,一提到德国人们可能会想到:汽车、啤酒、吉他、自行车……但是这些都比不过德国人平均数学水平给人深刻的印象。2004年,一个国际学术团体发布了一份有关各国学生数学水平的报告,该报告采用的学生数学成绩对比数据来源于一些国际学生在参加IMO(世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时的实际成绩。
德国的数学教育是很神奇的,德国人不但对自己的国民实行免费的13年义务教育,而且他们的教学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像绘画、手工、音乐等课程,都是必修课,还要学习一些农业、建筑和机械知识,而最难的数学和物理,更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
结果,那次统计以后,世界各国媒体对于“德国学生数学水平”这一论题更是炒得火热,德国人民也借此机会把国家教育制度好好地表扬了一下。当然,事实如何,我们这些局外人是不清楚的,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德国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很强大的。
因为,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比赛上,德国队是向来虎视眈眈、奋勇当先、不甘人后的。1960年,德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成立,并举办了首届德国数学奥林匹克杯赛,从那以后,德国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的成员都是来自各个大学的数学系,他们每周定期花2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数学方面精耕细作。
1986年,德国队第一次登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论剑台,当时,以24名选手的阵容集体参赛,最后,拿下了1金4银2铜,此后1994年、1998年两次蝉联冠军,1996年、2000年再次蝉联世界冠军。
从2002年开始, 德国开始参与由俄罗斯组织的国际数学超级挑战赛,德国队第一次参赛就以历史性的骄人战绩赢得了世界肯定,最后,包揽了该项比赛个人和高年级组两个冠军。后来,德国再次在2010年荣获此项赛事的个人赛冠军。
2007年5月,德国首都柏林,召开了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数学教育变革的时代”。这次会议的主题反映了21世纪初对于数学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2010年11月,德国举办了第2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参赛国家的代表队总数达到了103个。
最近,有媒体报道说,中国学生“被就业”、“被考研”,德国也有一套相应的培养机制,那便是德国学术见习计划,由德国高校联合对外提供,给外国学生一个真实的德国企业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完成高中学业之后,先在企业里工作一年,然后再决定是否上学。
其实,这样的计划德国早就有了,它就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与中学教育相对,这种教育是德国的另一种高考制度,即以企业实践为基础,以理论教学为辅,学校或企业主要承担技能性教学,学生毕业时需要参加一次国家考试。
当然,“双元制”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农奴制,随后演变成了手工业者的学徒制,主要特征是:学校(厂校合一的“企业学校”)与雇佣劳动相结合。
如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包含五个职业阶段:第一阶段为普及教育时期的职业预备教育(6~10年级);第二阶段为初中后的“双元制”高职教育(11~13年级);第三阶段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大学2、3、4年级);第四阶段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大学5、6年级);第五阶段则是博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