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学前教育好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中澳两国幼教师资的培养方向。 我国目前幼师的培养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幼师专业,毕业后发放教师资格证;另一个则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培养大专层次的幼师人才。不论何种形式,国内目前的幼师都是“准小学教师”。 因为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决定了小学教育是必须完成六年学业、打基础的阶段,因此幼儿园的教育侧重知识性,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汉字、汉语拼音,需要接触算术、外语等学科类的启蒙教育。因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所以除却那些条件极好的私立双语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外的大部分中小学普遍存在小升初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可避免地传递到幼儿园的课堂上,使得国内的幼教行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小学和初等教育的任务和压力。 从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可以看到,我国幼教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的《指南》更关注对婴幼儿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与建议,突出强调“教”与“学”的过程。 而在澳洲,幼儿老师主要是完成早教(Early Childhood)和幼稚园(Kindy)的工作。早教是指0-5岁的儿童,而幼稚园指的是6岁以上的孩童。澳洲的幼儿师资主要培育0-6岁适龄儿童的早期发展与教育。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澳洲的幼儿老师主要承担的是“促进”儿童发展的职责,而不是“指导”“教授”或“传授”的知识型工作。
再从两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来看,中国强调“以教为主”,而澳洲则是注重“以玩为主”。这里的“玩”并不是说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游戏活动或是拓展性学习。根据我的观察和在澳洲生活的亲身经历,我认为澳洲幼儿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伙伴”。他们会在一旁引导,但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探索和发现;他们会提供必要的支持,但不会包办孩子所有的学习和玩耍。 在我参加的毕业典礼上,我们的校长Dr. David Hill曾告诉我们,选择成为幼师是一份崇高而又伟大的职业,因为我们正在塑造未来的领导者,文明的建设者,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知道,在中国,也有很多幼师们付出比这多很多倍的努力,为他们所热爱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但我想说的是,在培养人的道路上,只有播撒下爱、尊重与责任的种子,我们才能等待属于园丁们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