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学为什么三年?
这个和欧洲的历史发展有关,12世纪之前,人们接受教育是贵族特权,只有贵族和有资格的人才能上大学(法国的索邦神学院、英国的牛津剑桥都是建立于中世纪) 到了13世纪,教会开始重视教育并建立了多所大学的分校,但入学仍然是有资格的绅士的专利。直到15~16世纪,大量新的大学在意大利和各诸侯国的中心城市相继成立,才慢慢有了“universitas”的意思----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有机会进入学习。
但是,由于这些城市中的大学大多数是教授神学的,而且当时欧洲的主流文化是认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是上天堂而不是学知识,所以上大学还是为了成为有学识的有地位的绅士(gentleman) ----虽然这时候“Gentlemen”这个词还指所有社会上层的男子,但到了现代就渐渐变成了中产阶级的代称了。
所以,从历史渊源上讲,欧美的大学就是为绅士建立的,当然学制也要考虑到绅士的时间充裕程度啦! 而中国的大学,可以追溯到清末的京师同文馆,目的是培养翻译人才以便和西方列强打交道。民国时期也有国立北京大学等,不过当时中国积贫积弱,这些大学的目的首先是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学制如何设置倒不是最重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学本科教育的学习年限定为4~6年,这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是为了使大学生能系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也是为了和工业生产安排相适配而设计的。
至于研究生教育,我国历史上是没有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参照前苏联的模式设立了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但那时研究生很少,每一个领域通常也就三五个研究生罢了。1978年之后,我们国家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研究生的数量才开始大增。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研究生的教育起步是很早的,19世纪就有很多硕士和博士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