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韩不欢迎移民?
从历史来看,日本一直是一个排外的国家(相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接收欧美殖民者或基督教传教士的子女去日本留学,称为“归乡生”或者“华侨”,这些人在日本被称为“日本人之外的日本人”。这些归国生中有很多后来在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名人: 藤子·F·不二雄(哆啦A梦的作者) 中岛哲也 (导演,代表作《恶之教典》) 小林秀宏(漫画家,代表作《迷糊天使》) 池上永一(日本航空公司第一任总经理兼航空宇宙博物馆馆长) 大前研一(畅销书作家、企业顾问) 这些名人的成功为回归生群体带来了极大的光宗耀祖之感,使整个社群变得相当富有自信和自豪,同时也极大增强了他们在本族群内部的凝聚力。
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期间,有大量美国大兵与日本妇女非法同居,并生育了大量的混血儿(俗称“美国鬼子”)。由于美国在日本军事基地的约束力,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状况相对稳定。1965年,日本修订了国籍法,规定只有母亲是日本人才能获得日本国籍,而父亲一方是美国大兵的混血儿即便长大也是移民身份,无法获得日本国籍。这一方面保证了日本国民血统纯正性,另一方面也使得这群“外国人”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危机感——他们既不是完全的日本人也不是纯粹的外国人,在两国之间徘徊,这种边缘化的处境是他们内心痛苦的一个重要来源。
70年代后,随着美国实力的衰落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在亚洲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南亚地区,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随之下降,美日间的摩擦不断增多。尤其是80年代后,美国频繁发动的制裁行动让本就处于弱势的归化人群更加雪上加霜,面对美国政客们层出不穷的刁难和歧视性待遇,这群人再也未能像他们的前辈一样从容地融入日本主流社会。 进入21世纪,随着日本的长期停滞和经济萎缩,移民日本的门槛越来越高,海外华人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排斥。
总之,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日本对外国人和移民始终抱着一种矛盾的心理:他们需要外国的资源和人才,但又不肯承认外来者在本民族中的平等地位,这种心态正是导致日本右翼泛滥和一个强大日本出现的根源所在。